
破解YT短影音,創造21億瀏覽18歲網紅Jenny Hoyos
18歲短影音女王的#溝通設計課
2024 Dec 24 未分類
如果一個18歲女孩跟你說,她已經破解了YT的短影音密碼,你會相信嗎?
Jenny Hoyos 這位公認的18歲短影音女王真的做到了,而且她的數據會說話。她的YouTube頻道目前的總瀏覽數超過21億次,擁有超過620萬的訂閱者,平均每條視頻的播放量高達1000萬次。
▌選對主題,創作只要一小時
Jenny Hoyos的成功不是僥倖,而是基於她對影片創作的深度分析和精細的製作策略。她提到創作病毒式影片的關鍵,不是製作,而是選題,她參考了大量知名Youtuber的頻道,決定要選擇兼有生活和教育意義的賽道。
她一開先模仿知名的財經YouTuber如Graham Stephan(最有名的一支是我如何在26歲靠不動產投資成為百萬富翁),但影片效果不好,Hoyos決定改變策略,探索「藍海」——她選擇針對年輕觀眾,尤其是那些對理財感興趣但知識尚淺的族群。
她了解到,年輕觀眾需要的是更簡單、實用、貼近生活的理財內容,而非複雜的投資策略。這促使她開發了如「1美元快餐挑戰」和「5美元創意禮物」等系列影片,以輕鬆有趣的方式傳遞理財和節約的概念,卻獲得巨大成功,例如,「1美元快餐挑戰」系列影片都能在短時間內便吸引了數百萬次觀看。
在訪談中,Jenny Hoyos提到她的實際創作只需要1小時,在這1小時內,她完成拍攝短影音的所有鏡頭,並進行簡單快速的剪輯,使影片可以迅速上線。
這樣快速的創作流程得益於她在前期已經投入大量時間在選題、腳本撰寫等方面。Hoyos花費相當多的時間在規劃影片的每一個細節,確保故事情節簡潔且強烈,以便進入實際製作時能高效進行,不需過多修改。
為了增加觀眾的黏著度和回訪率,Jenny還採用了「內容桶」策略,把相似的影片整合成特定主題的系列。這種做法不僅方便觀眾找到相關內容,還有助於YouTube的推薦機制將這些影片推薦給喜歡類似影片的觀眾,從而提升觀看數和訂閱者數。
▌製作短影音的三大技巧:鉤子、懸念、強力結尾
Hoyos在創作過程中深入研究了其他大熱門創作者的內容,從MrBeast到Ryan Trahan,她花了數千小時分析他們的影片,找出病毒式傳播的元素:
精準的開場鉤子(Hook)
Jenny Hoyos指出影片開頭的3秒是關鍵,這部分決定了觀眾是否會繼續觀看,她會設計能引發好奇心的鉤子,讓觀眾在一眨眼之間就被吸引。例如,影片開頭可以是「$1的雞肉三明治」,並搭配她準備的餐點與餐廳招牌圖片,這種直接切入主題的方式可以讓觀眾即便不開聲音也能了解影片內容。
有懸念的情節 (But..so)
Hoyos認為,一個簡單但有效的敘事技巧是使用「但是」和「所以」來營造故事的流暢度。例如,她會說:「我本想送奶奶一份5美元的聖誕禮物,但...」,這樣的轉折讓觀眾想知道後續情節,使觀眾更投入影片內容。
強力的結尾
在60秒的影片中,適當的節奏切換是讓觀眾保持注意力的關鍵。Hoyos建議影片一開始要快速吸引注意,中段稍微放慢以建立背景,高潮部分再加速,最後再用適當的速度收尾,給觀眾留下一個深刻的印象。她引用了「峰終定律」,認為觀眾記憶最深的是影片的最精彩片段和結尾,因此在影片結尾安排一個強力的收尾是關鍵。
▌應用案例:1元雞肉三明治 & 5元奶奶聖誕禮物
Jenny Hoyos的影片「1美元的雞肉三明治」完美體現了她的開場鉤子原則和懸念設計。影片一開頭,她直接展示餐點與價錢的對比,清晰且快速地切入主題。這種視覺上的衝擊立刻抓住了觀眾的注意。接著,她在影片中埋下伏筆,讓觀眾對結尾的食物評價產生好奇,這促使他們觀看至影片結束。
另一個例子是她送給奶奶5美元聖誕禮物的影片。影片開場展示奶奶對聖誕節開支的抱怨,隨後Jenny決定用5美元製作一份特別的禮物。她透過But ..so的敘事技巧,讓觀眾感受到奶奶的驚喜和感動,這種情感交流有效地提升了影片的觀賞體驗。
這2個例子不僅展示了Jenny Hoyos對影片結構、節奏和敘事技巧的掌握,更顯示出她在短短60秒內如何運用「精準鉤子」、「懸念」及「強力結尾」來與觀眾建立深刻連結,建議可以親自看看原影片,做個對照。
▌Jenny Hoyos的細膩手法:雙線敘事和內容桶
Hoyos在訪談中反覆強調在短影音的製作上,每一秒都很重要,都不能浪費,因此她發展出了雙線敘事的手法,也就是在影片或故事中同時進行兩條不同的敘事線。
這兩條線可以是透過聲音和畫面、文字和情境等來同步講述,讓觀眾在有限的時間內獲取更多資訊,增強情節的豐富性和故事的吸引力。
例如,在一支影片中,她可能用旁白或字幕講述自己送禮的意圖,而畫面則展示她準備禮物的過程,甚至可能出現一些與禮物相關的感人畫面。這種方式讓觀眾一邊聽到Hoyos的敘述,理解她的想法,同時又能透過畫面捕捉到更多情感或故事背景的細節。
在最短的時間內,呈現最多的訊息,而且讓觀眾可以消化,這是很細膩的 #溝通設計 技巧。
影片不是做完就算了,她還去思考如何讓內容吸引回訪,成為一個增強循環。
她通過「內容桶」(content buckets)策略來鞏固觀眾的忠誠度和回訪率,比如,她製作了一系列「1美元快餐挑戰」的影片,每支影片都是測試不同餐廳的1美元餐點,並進行對比。這些影片有共同的主題和風格,標題和縮圖也保持一致,讓觀眾能輕易辨識出這類影片屬於相同的「內容桶」。
這種格式化的內容更容易被YouTube推薦,並且增加了觀眾的熟悉感和依賴感,進一步鞏固她的品牌。
▌Jenny Hoyos應用了哪些#思考習慣?
思考習慣訓練和一般知識學習最大差別,就是我們不會只停留在Jenny Hoyos給的建議,而是會進一步想知道Jenny Hoyos到底是怎麼練成的?思考習慣就是一個非常好的切入點,我覺得Jenny Hoyos至少用了這三個思考習慣:
#問對問題:找出對的選題
Jenny Hoyos初期面臨的挑戰是如何在YouTube上脫穎而出,特別是在已被知名YouTuber佔據的理財領域。她的首要任務是確定適合自己的方向,並找出有需求但未被滿足的市場。這正是#問對問題 的應用:她並非盲目模仿他人,而是進行了競爭分析,發現「面向年輕人的生活理財教育」是一片藍海,觀眾需求存在卻未被充分開發。這種從市場需求出發,針對特定觀眾群的精準定位,使她確定了目標,並能在此基礎上構思內容方向。
#拆解問題:找到最有效的製作流程
在Hoyos確立目標市場後,她運用了#拆解問題,將短影音創作的挑戰分解成各個可執行的子任務。她發現,要達到高點閱率,影片需具備吸睛的開場鉤子、懸念鋪陳和強力結尾,來逐一優化每個部分,來抓住觀眾的注意力。這種分解法幫助她在每個影片元素上達到最佳效果,使影片在整體結構上更具吸引力。
#溝通設計
最後,Hoyos成功的另一關鍵在於她的 #溝通設計 應用,她深入理解人類的知覺與認知如何影響觀看體驗,並且精心設計影片內容。她的短影音不僅有清晰的主題,還通過簡潔的旁白和強烈的視覺元素來加強影片的吸引力。她注重讓觀眾即使在靜音狀態下也能理解影片內容,並善於在畫面中嵌入小提示,讓觀眾自然理解故事背景和情感。例如,透過雙線敘事,在一支描述送禮給奶奶的影片中,她以畫面呈現奶奶和過世的爺爺的照片,以此暗示觀眾這份禮物的情感意涵,讓觀眾自行產生共鳴。
做個小結,Jenny Hoyos的成功在於她能夠運用#問對問題、#拆解問題 和 #溝通設計 這些思考習慣,從確定目標市場、拆解影片要素到精心設計影片,形成了一套完整且具效果的內容創作策略,使她成為短影音創作的佼佼者。
但寫這篇文章真正讓我開始反思的,是我在看到別人介紹Jenny Hoyos之前,我完全不認識她,這其實突顯出社群媒體的同溫層真的很厚,我們需要意識到 #個體差異 這個思考習慣可能無時無刻不在限制著我們的思考邊界,記得把自己的視野看向自己熟悉的族群、世代之外,才有機會獲得更大的進步。
▌參考素材
送阿嬤5美元聖誕禮物
1美元自製雞肉三明治和6美元市售雞肉三明治大對決
細膩拆解Hoyos的畫面設計